冰箱界的德国双 B!Liebherr CN5156 利勃独立式上下门冰箱来萝~(上)
今天给大家推荐一篇台湾同胞陈寗分享的开箱文,介绍德国利勃海尔上下双开门冰箱的。 在大陆,这个牌子的冰箱售价真的超贵,一般也只会在超高端的市场会有展示,比如杭州大厦。所以普通消费者可能很少会了解,这个牌子到底有多好。

原文 作者 陈寗


话说我从四月初开始搬家,一直到最近终于差不多把我的「搬家任务」给完成。我从我大学住宿舍到硕士毕业,再到继续攻读博士,用的都是同一台从台南带到台北的声宝冰箱,就是我宅男大主厨煮饭时垫著的那台冰箱。虽说是台双层冰箱,也有冷藏与冷冻,但每次我妈妈帮我寄水果或妈妈做的冷冻餐时,总是受限于容量而无法一次塞下足够的食物。不过现在既然都搬到有著两房一厅的大楼了,那麽也差不多该是时候买台更大的冰箱来用萝!


不过冰箱选择千千百百种,到底该买哪个品牌哪个型号也实在是挺令人烦恼的问题。后来在百货公司、电器行、甚至家电展等好好考察一番之后,终于决定了我新冰箱的品牌:来自德国的 Liebherr 重工。


Liebherr 利勃重工在台湾有两样产品很有名,第一个是电冰箱,第二个则是重型吊车。目前如果你搜寻「Liebherr 开箱」,会优先找到的绝对不是冰箱,而是数字论坛 Mobile01 上的超大型吊车的开箱文。虽说 Liebherr 的历史并不长久,但能够提供飞机相关组件,还能生产世界最大吊车,想来在工业领域的造诣上也肯定是不同凡响。其实我一开始是在三菱、Liebherr、GE 奇异之间做选择,但我一个家电中盘商朋友跟我说「你买车一样的预算会买 Toyota 还是双 B」,一举打消我买三菱的念头…虽说我有个朋友的三菱冰箱(之后再跟他借来开箱好了)也给了我不错的印象,但日本那种硬是要给你分一大堆格子的设计…实在不是我的菜,我还是希望冰箱能让我爱怎麽放就怎麽放,而不是强致我一定要把某样东西放在某个地方。所以日本冰箱 Out!


后来又在 Liebherr  与 GE  之间选择,最后决定买 Liebherr 的关键有二:第一,GE 太大台了,我厨房放不下,且未来要搬家的话也是很麻烦;第二,GE 的除了巨无霸法式冰箱之外,其馀的通通强迫中奖给你自动製冰系统。对我来说,一来那台法式冰箱实在太大放不下,二来我一点也不想要那个必须牵水管才能用的製冰系统,再加上「GE 并不安静」的评语,让我最后放弃了所有其他选项,决定只看一个品牌,也就是今天的 Liebherr。



不过 Liebherr 也是麻烦,选项一大堆不说,其中三台独立式上下门冰箱更是让人难以抉择:大台且一级节能的 CN5156 不是德国製造,而德国製造的那台却又小又只有四级节能…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大概就是这情况吧?另外 Liebherr 还有个 BioFresh 的特别版本冰箱,价格超贵且容量超小。这个功能是说能让生鲜水果的保存期限拉长 50~100%,但想想我也不会把食物放那麽久,且容量小也实在是让人不悦,所以我就直接放弃这选项,只在 CN5156 与 CN4056 之间作抉择。


至于下面那排双门的…我家不够大,所以以后再说吧!


最后经过两天著挣扎之后,我决定还是购买 CN5156。首先,这台冰箱是 Liebherr 独立式上下门冰箱中最大的(442 公升),但却又是这类冰箱中最省电的(一级节能)。因此儘管这台冰箱是奥地利製造,但考量实用之后,我还是决定买这台「非德国製造」的 Liebherr 冰箱。虽说一开始也是挺在意,毕竟德国跟奥地利终究是不同国家。不过后来我开始说服自己德国与奥地利也曾经是「德奥联邦」或「德奥同盟」,勉强也可算是同一个地方。再加上更大的容量与更低的耗电,让我最后直接放弃心中的执念,下订这台 Liebherr CN5156。


顺带一提,Liebherr CN5156 并没有因为他是奥地利製造而比较便宜喔!相反地,他比德国原装进口的 CN4056 还要贵上一万多块…不过既然要买到这等级了,就还是买爽为主萝~Liebherr CN5156 建议售价为公道价八万八,跟高阶三菱差不多,不过容量却比同价位的三菱少两百多公升,所以如果坚决要买 Liebherr,那麽「容量小」这件事是你首先要说服自己的重点。


下订之后不到三天冰箱就送来了,是由代理商嘉仪直接出货,由两位师傅一起送来我家。


不过买 Liebherr 冰箱的人可能不多,所以整台车就只有这麽一台冰箱…


Liebherr CN5156 外型最大的特色就是「超高」。高达两百零二公分的 Liebherr CN5156 要进出任何一道门都是件麻烦事,所以师傅决定把它倒下来推进我家大门。


但要进电梯的时候却卡关了,因为冰箱连著箱子长得太高,根本进不了电梯!虽说还是可以走楼梯,但电梯就在眼前,岂有捨弃电梯而就楼梯的道理?


所以师傅把外箱给拆了,用神奇背带两个人一起合作抬进电梯。


上图:从厨柜可以看到我原来的冰箱,新冰箱就要放在那个位置~


其实我的冰箱差一点就进不了厨房…因为师傅说冰箱过厨房门之后可能会卡到天花板而立不起来。好在师傅虽然信誓旦旦地说一定立不起来,但还是愿意帮我试试看(让我死心?)。最后在两位师傅巧妙的塞挤推拉之下,还是成功帮我把冰箱挪进厨房。


话说这趟搬冰箱任务真的让我大开眼界,真的是术业有专攻来著!我有全程纪录两位师傅搬冰箱的过程,之后再跟大家分享!


冰箱裡面塞了非常多的纸板以避免碰撞!毕竟这是台从欧洲长途跋涉来到台湾的冰箱,所以裡面的保护周全一些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。


不过因为 Liebherr CN5156 能拆卸的部位太多了,而我又有不全部洗过就不敢用的习惯…所以我又花了一个多小时把裡面的东西全部拆出来洗过。不过好在冰箱就定位之后还要等个八小时,等冷媒稳定之后才能启用,所以刚好趁这段时间整理整理空间,并把冰箱裡的零件通通洗一洗并晾乾。


经过一番奋战之后,我终于可以启用冰箱萝!


Liebherr 的冰箱不分等级一律採用上图这种可动式门把,会在你拉动门把时同时带动机构把门顶开,可算是 Liebherr 的正字标记。


会有这样的设计是因为 Liebherr 冰箱的门都设计得非常紧,直接用手扳动门板是很难打开的!跟日系冰箱随便拉个角落就能打开的设计不同,Liebherr 冰箱要打开一定要拉门把,否则你会需要花很大的力气…还不见得打得开冰箱门。不过这个门把也不是什麽卡榫,纯粹就是利用槓杆原理帮你顶开门而已。Liebherr CN5156 的开门方向是可更换的,只是要预约嘉仪的维修工程师来帮你换!因此我现在还是先用很不合逻辑的方向从靠牆的地方开门,得等嘉仪工程师来帮我换门把跟铰链之后才能改成从右边开门。


不过能换总比不能换好,所以等等也还 OK 就是了。


冰箱打开之后就是这个样子!看起来真的很小对吧~


Liebherr 冰箱设计得都很「薄」,就算是双门大型冰箱也是一样薄!这跟 GE 冰箱还会特地把「超薄」当成某些型号的特色完全相反,人家是冰箱尽可能地做厚做深,Liebherr 却是全部一样薄…好在 Liebherr 冰箱实在长得太高了,所以容量还是不会比别人小太多。从本文首图可以看到,即便我已经身高一百八了,但是 Liebherr CN5156 还是比我高出好大一截,所以如果你身高低于一百六的话…


我建议你还是买日系或美系冰箱会比较实用一点,否则冰箱最上头的东西根本拿不到啊!


Liebherr 冰箱内部零件最大的特色就是「万物皆可拆」。


比起其他品牌总是喜欢做一些拆不起来的零件,Liebherr 冰箱中的零件几乎都没有卡榫,通通都是用手轻轻一提就可卸下来清洁的设计。这样的设计有好有坏,好处是你能轻易地把隔板隔间通通拿出来清洁,也可以随时因应大型物件紧急调整空间;坏处是这些东西实在太过灵活,如果你很容易摔坏东西,那麽这些东西被你摔坏的风险就会有点高。不知道嘉仪有没有单卖这些零件喔?


Liebherr CN5156 提供两个蔬果箱,每一个的抽屉都可以放进十二颗大富士苹果,因此容量也不算太小。其实在一开始选择的时候,Liebherr 曾经因为裡面充满抽屉(整个冷冻柜都是抽屉)而被我剔除在选择之外。不过后来才发现…这些抽屉通通都是可以拿掉不用的啊!除了冷藏室之外,冷冻库裡面除了抽屉之外还有附上玻璃层板,因此裡面的抽屉都是可以通通拿掉不用的!说真的,比起日系冰箱给你一堆小抽屉让你很难调配空间,Liebherr 的设计真的深得我心啊!就算想塞整隻烤羊进去也可以把层板通通拿出来再塞,真的很方便呢~


只是 Liebherr 冰箱都是又瘦又浅的设计,不像 GE 那种一台搞定的巨无霸设计。不过如果你有看过 Liebherr 的型录就会知道,像这种欧系冰箱都是期望你能购买一台以上并排著使用,甚至直接买单独冷藏/单独冷冻的机种来排在一起。因此 Liebherr 冰箱虽然有不同型号,但其实大小都满一致的,就是为了能让你买很多台放在一起使用。这点跟台湾人普遍最多能接收家裡有两台冰箱的习惯不同,如果你家人很多,但又还是想买 Liebherr,那麽转换一下使用习惯与购买观念是很重要事情。


上图:冰箱裡有很酷很潮的酒瓶架,看起来真的很威猛。不过红酒冰在五度冰箱裡真的太冷了…有钱还是应该买独立的 Liebherr 酒柜才是。


很多妈妈都会说不要把重物放在冰箱门上,不过 Liebherr 冰箱号称铰链经过十万次乱搞测试,因此希望消费者可以安心放东西上去。事实上这格的设计也很明显是给你放高瓶子用的,不管是底下的护栏,还是可移动的隔板,都长得比上面的层架来得更高,如果不放高瓶子…看起来也是怪怪的呢~


像上图这样的层架,除了最底层那个放高瓶子的之外还有三个,都是可以任意调整高度的设计。


Liebherr CN5156 的层板全部都是用安全玻璃製成,摸起来就是玻璃的质感,配上不鏽钢的护栏零件,摸起来硬是比全塑胶的日系冰箱来得高档,再加上那厚实的门板,用习惯之后真的很难再回头面对日系冰箱啊!另外,图片中你看到的所有零件都可以任意拆解,就连上图的层架都可以把护栏、隔板、支架等通通拆解成一样一样的来清洁。


这也是为什麽我洗冰箱零件就花了一个多小时,时间都是花在拆这些东西上啊!


在冰箱门的最上方附了三个有盖子的压克力盒,都是没有卡榫,直接就可以顶开盒盖的设计。当然,这三个盒子都是可以完全分解来清洗的设计~


不过这三个盒子很弔诡,因为他的位置是在冰箱门的最顶部,而前面有说过冰箱高度为 202 公分…所以我相信这三个盒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应该都是拿不到的!好在这盒子可以拆下来放到别的高度位置上,所以请自己调配吧~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个盒子做得都很精緻,尤其那个最长且有著 Liebherr 标志的盒子更是让人想要多拥有几个!我妈看到之后还说这盒子拿下来装筷子餐具也不错~只是不知道这盒子能不能单买…


Liebherr CN5156 隔板固定的方式超简单,但却很有效。上图中的半圆突起是用来固定层板高度用的,而每片玻璃层板都有硬塑胶製成的卡榫(上图靠近卡榫的地方有个半透明圆圈),能让层板牢牢卡在那半圆形的边缘上而不会被轻易抽出来。


另外,在上图中可以看到玻璃层板的边缘有个半圆形,那是用来让你移动层板高度的!只要把层板微微提起并往外拉到半圆形凹槽与牆壁上的半圆形重合,就可以快速地上下移动层板高度。由于这种放层板的白色半圆形是连续地从下往上延伸到冰箱顶,因此层板可调整的幅度非常大,不会像现在新型日系冰箱那样强制你每一层的高度,让你能针对冰的东西来调整层板,甚至乾脆不放层板。


所有层板中有两片跟别人不同,一个是刚刚的不鏽钢酒瓶架,另一个就是上图这个可以伸缩的层板。不过说是可伸缩,但其实也就只是两片玻璃叠在一起而已…不得不说 Liebherr 在这方面真的很难与日系冰箱相比,人家日系冰箱虽然都用塑胶,但各种精緻的轨道、卡榫,让人可以感受到日本人对于那些「细节」的斤斤计较。反观 Liebherr 只关注坚固耐用、好拆、好移动,虽然也是很棒且令人讚叹的设计,各种细节也都做得让人无可挑剔,但是比起日系冰箱的「搞刚」,Liebherr 确实比较难符合台湾人的省美观,我想这也是欧系冰箱在台湾很难推广的主要原因吧?


想想当初在瑞典伊莱克斯总部时,问他们的总设计师「为何不换外型?」,结果得到的解答是「现在这样很好看,何必要改?」,于是一台吸尘器十年都只换内部零件与结构外观却完全不改…这对于台湾「一定要看到外观变才相信有改」的习惯来说实在太过大逆不道些。


Liebherr CN5156 有一个跟其他兄弟很大的不同之处:不用 LED,而是用传统的卤素灯泡。


卤素灯泡虽然浪费电,但却有著高达 100 的演色性,能让你冰箱裡的蔬果看起来更鲜艳更漂亮。以这台 Liebherr CN5156 拥有节能一级的情况来看,我个人猜测应该是因为 Liebherr 觉得反正这台冰箱都很省电了,那就乾脆维持採用传统卤素灯泡,让你看蔬果时能看得更开心,看得更爽。不然一台冰箱八万八,会有差那一点点的 LED 费用吗?


所以我个人猜测,卤素灯泡应该纯粹是为了让冰箱裡的颜色更漂亮,而不是为了 Cost Down 节省成本。


欧系冰箱还有个很可能让台湾人不习惯的特色:很会流汗。


不只是 Liebherr,伊莱克斯的冰箱也有这个现象。根据原厂的说明,这是因为 Liebherr 冰箱採用直冷设计,冰箱后壁会凝结大量的水珠。为了这些水珠,Liebherr CN5156 的后壁是比起日系冰箱複杂许多的集水排水机构,且为了避免你把东西放到底碰到水,每一片层板都还有后部挡板的设计以避免你把东西贴著冰箱后壁放。根据伊莱克斯业务与我家附近电器行老板娘的说法,这些水珠同时也有调节冰箱湿度的功能,能避免冰箱内部过度乾燥。不过人家三菱冰箱没有流汗也不会太乾啊!


所以天晓得这些水珠到底有没有这样的功能,但经过几天使用后,我冰在裡面的莲雾确实没有脱水的现象,所以我想不管怎麽说,Liebherr CN5156 的水分维持还是挺有效的就是了。只是冰箱流汗被很多婆婆妈妈视为冰箱坏掉的前兆,所以如果你要买 Liebherr 或是其他欧系冰箱,千万要注意这个现象并做好沟通,否则你就会陷入「啊你花那麽多钱买什麽烂冰箱」的困境了。